中國古詩詞門戶,傳統文化學習,中專技校大專院校招生--華南書院網
來源:蘇軾       發布時間:2021/9/30       共計:3940 瀏覽
蘇軾

  余七歲時,見眉州老尼,姓朱,忘其名,年九十歲。自言嘗隨其師入蜀主孟昶宮中,一日大熱,蜀主與花蕊夫人夜納涼摩訶池上,作一詞,朱具能記之。今四十年,朱已死久矣,人無知此詞者,但記其首兩句,暇日尋味,豈《洞仙歌》令乎?乃為足之云。



  冰肌玉骨,自清涼無汗。水殿風來暗香滿。繡簾開、一點明月窺人,人未寢,攲枕釵橫鬢亂。
  起來攜素手,庭戶無聲,時見疏星度河漢。試問夜如何?夜已三更,金波淡、玉繩低轉。但屈指、西風幾時來,又不道流年暗中偷換。

【賞析】
  這是一首憑想象寫就的夏日乘涼詞。它描繪了蜀主與花蕊夫人月下納涼的情景。上片記人物、環境之清涼。這位“冷美人”肌骨像冰玉般瑩潔、溫潤,自然清涼不流汗。“水殿”是建在池水上的明殿,晚風吹來,絲絲暗香彌漫。繡簾撩開一角,月光一點照進來,如置身殿瑤臺的清虛之境,無一毫塵俗氣。下片寫蜀主和花蕊夫人到屋外乘涼。牽著白凈的玉手,起來漫步在寂靜的庭院,時而可見稀疏的流星渡過銀河岸。不知過了多久,一個人低聲問了一句:“不知是夜里什么時候了?”這時夜已到三更,月光淡了,玉繩星隨著低轉。屈指掐算,秋天何時來到,不知不覺,時光一年年就這么暗暗地溜走了。全詞為花蕊夫人攝一寫真,摹景傳情,借幽美之月夜境象烘托美人之神韻,抒情蘊理,升華為人生哲理之感慨,既曠逸又深婉。
版權說明:
本網站凡注明“新物聯Newiot 原創”的皆為本站原創文章,如需轉載請注明出處!
本網轉載皆注明出處,遵循行業規范,如發現作品內容版權或其它問題的,請與我們聯系處理!
您可以掃描右側微信二維碼聯系我們。
·上一條:永遇樂 | ·下一條:卜算子
網站首頁 關于我們 聯系我們 合作聯系 會員說明 新聞投稿 隱私協議 網站地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