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國古詩詞門戶,傳統文化學習,中專技校大專院校招生--華南書院網
來源:劉辰翁       發布時間:2021/9/30       共計:3812 瀏覽
丙子送春

劉辰翁

  送春去,春去人間無路。秋千外,芳草連天,誰遣風沙暗南浦。依依甚意緒?漫憶海門飛絮。亂鴉過、斗轉城荒,不見來時試燈處。
  春去誰最苦?但箭雁沉邊,梁燕無主,杜鵑聲里長門暮。想玉樹凋土,淚盤如露。咸陽送客屢回顧,斜日未能度。
  春去尚來否?正江令恨別,庾信愁賦,蘇堤盡日風和雨。嘆神游故國,花記前度。人生流落,顧孺子,共夜語。

【賞析】
  本詞題為送春,實寫亡國之痛。德祐二年正月,元兵已兵迫臨安,太皇太后謝道清遣監察御史楊應奎上“傳國璽”,奉表請降。三月,元挾宋帝、太后等北行。至此,南宋實已亡國。全詞分為三片,每片均以送春發端,但三處各有不同。上片寫臨安城陷后的殘敗景象。“送春去”是主題,“無路”預示王朝面臨山窮水盡,宋亡已成現實,不可逆挽。“風沙”暗指敵軍兇猛。“飛絮”,形容幼帝君臣命運飄搖。“亂鴉”、“斗轉”、“城荒”,傷臣民離散,王朝隕落,京邑繁華,頓化云煙。中片寫破國離家的凄苦。“最誰苦”?痛心一問,從六宮被擄北上,亡國臣民無依,宮禁一派凄涼三方面回答。“想”字以下,寫去國離家、依依難舍苦況。下片宣發亡國哀思。“尚來否”,預想前景,僅以“恨別”、“愁賦”為答,且以蘇堤風雨,渲染凄迷氣氛,綰合風沙南浦,暗示回春無望、國勢難為。末折回自身,故國只能“神游”,人生歸于“流落”,一派天涯淪喪、前路茫茫之感。以送春象征亡國,借自然景象寫人世蒼桑,意象凄迷,寄托遙深。正如《白雨齋詞話》所云:“題是送春,詞是悲宋,曲折說來,有多少眼淚”。
版權說明:
本網站凡注明“新物聯Newiot 原創”的皆為本站原創文章,如需轉載請注明出處!
本網轉載皆注明出處,遵循行業規范,如發現作品內容版權或其它問題的,請與我們聯系處理!
您可以掃描右側微信二維碼聯系我們。
·上一條:摸魚兒 | ·下一條:寶鼎現
網站首頁 關于我們 聯系我們 合作聯系 會員說明 新聞投稿 隱私協議 網站地圖